□朱剛
  近年來,隨著國內商業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及在境內外上市,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和重視度大幅提升,陸續建立起了系統性的風控體系和內控制度;尤其是在資產業務風險管理方面,通過制度設計和崗位分離,有效減少了信貸業務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批環節的信用風險以及道德風險。但在貸後管理環節,執行效果明顯不如貸前和貸中環節,各類檢查和審計報告中評價貸後管理薄弱、流於形式的描述屢見不鮮。就如何改進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工作,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的體驗,從經營理念、制度流程等六方面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剖析
  1.過度依賴規模擴張的經營理念導致“重貸輕管”的思維模式長期存在
  近十年是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保持較高的增速,各項業務考核指標逐年攀升、剛性增加。在強大的業績指標壓力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主要圍繞擴大存貸規模來做文章。在這種背景下,銀行信貸業務的工作重心仍是新業務推廣、新客戶拓展和新增貸款的投放上;相比之下,貸後管理以及風控管理相對弱化,形成了“重貸輕管”的思維模式。
  2.崗位職責設置約束力不足
  目前商業銀行貸後管理職能大多由業務經營部門負責,在崗位職責上主要由客戶經理承擔,由於約束監督不到位,客戶經理很容易出現不盡職甚至瀆職情況。部分銀行在大中型客戶的貸後管理上實施了“管貸分離”的信貸經理制,但執行效果並不理想;加之信貸經理與客戶經理同樣歸屬業務條線,迫於業務考核,存在即使發現問題也無法充分披露或延緩暴露問題。
  3.貸後管理制度體系化建設不足
  傳統的貸後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圍繞大中型客戶建立的一套“大一通”的管理操作流程,缺乏差異化貸後管理指導。部分銀行雖然在貸後管理制度中提出差異化貸後管理的思路和想法,但缺少規範化的操作流程和配套的操作系統,執行效果不佳。此外,優化創新的信貸產品散落在各項產品的管理操作規程中,沒有與貸後管理制度體系有效銜接,導致部分產品維度的貸後管理形同虛設。
  4.激勵約束機制缺位
  一是對經營機構的績效考核激勵以業務發展為主,激勵約束的導向性導致貸後管理在基層單位成為一項被動工作。二是對客戶經理以及貸後崗位人員缺乏約束激勵機制。貸後過程管理績效激勵和負激勵都很少,只有在貸款出現不良後,才啟動問責處罰機制。同樣,貸後崗位人員與所管理客戶經營業績不掛鉤,存在貸後“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問題。
  5.貸後與貸前、貸中環節銜接不足
  貸後檢查“查而不糾、屢查屢犯”現象無法根除的原因,除了上述分析因素之外,沒有實現貸後管理與貸前申報、貸中審批環節的有效銜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於缺乏與信貸投放環節銜接,對貸後檢查和審計發現的問題,無法通過限制業務申報、控制貸款支用甚至壓縮回收貸款等有效措施來督促整改,使貸後管理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改進貸後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1.轉變思維模式,正確認識貸後管理的作用
  在利率市場化、融資脫媒化大趨勢下,各級經營者在經營理念上要轉變觀念,提高對存量客戶的重視和精細化管理。貸後管理是存量客戶管理最重要的部分。盡職的貸後管理可以發揮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風險預警。通過有效的貸後管理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並快速化解,可以起到降低風險化解成本、減少經營損失的作用。二是存量客戶深度挖潛。應該認識到貸後管理的過程是鞏固客戶關係和業務需求挖掘的契機。三是以管理創造價值。通過抓好貸後管理中的基礎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杜絕客戶信用評級中斷、貸款臨時性逾期等增加經濟資本占用的事項發生,直接創造價值。
  2.完善貸後管理制度體系化建設
  一是有機整合客戶維度和產品維度的貸後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二是貸後管理制度應明確制定差異化貸後檢查流程和內容,並根據不同產品風險特征和審批要求,制定標準化的檢查要點和模板。三是創新小微企業管理制度和模式。針對小微企業客戶可以創新開展貸後管理外包模式:即將上門走訪、資料收集等環節的工作外包給第三方服務公司,由外包人員將相關檢查資料整理後提交給銀行貸後崗人員,由貸後崗批量開展貸後檢查和風險排查。“貸後外包”既解決了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又能通過批量處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還能發揮外包人員的獨立監督作用。
  3.整合崗位設置、明晰管理責任
  一是設立單獨的信貸管理部門,獨立開展貸後管理和風險防控工作;二是在崗位職責上遵循“誰經營誰管理”的原則,明確客戶經理為貸後管理第一責任人;同時,在信貸管理部門設置貸後管理崗,整合信貸經理、風險經理的貸後管理職能,主要職責是監督檢查客戶經理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貸後管理各項規定動作,核查客戶經理所做的貸後檢查記錄和結論是否恰當,以及對客戶經理檢查發現或內外部信息披露存在風險信號進行跟蹤管理;並不定期深入貸款企業,對客戶經理檢查結論和客戶風險進行實地核查,落實貸後管理“四眼”原則。
  4.強化貸後激勵約束考核
  一是在經營機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增加貸後過程管理的量化評價考核指標,促進經營機構重視貸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增加客戶經理風險薪酬考核比重,建議加大授信業務風險薪酬比重,並將大部分風險薪酬與客戶經理在貸後管理的勞動付出和履職程度進行掛鉤,並按照“盡職免責”的考核原則清算客戶經理應得風險績效,提高客戶經理貸後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對貸後管理崗人員設置明確的量化考核指標,將貸後管理崗績效適當與經營業績掛鉤,與客戶經理共享績效、共擔風險,二位一體,提高貸後管理崗位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5.加強貸後管理與貸款申報、授信審批環節的銜接
  一是建立貸後管理與授信審批的聯動機制。將貸後管理資料、檢查報告納入存量客戶授信申報資料中,利用授信審批審查機制對貸後工作質量進行審核校驗,以此有效提高貸後管理工作執行力和檢查報告質量。二是建立貸後管理與信貸業務經營部門的聯動機制。將貸後檢查和內外部審計發現問題的客戶提交信貸經營部門,通過控制貸款支用、限制業務準入等方式,督促客戶完成風險事項整改,及時消除風險隱患。  (原標題:改進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mvlqvfnfujz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